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入夏后,思砚已经能扶着墙蹒跚走路了。小家伙精力旺盛,每天像只刚学会蹦跳的小兔子,在屋里屋外窜来窜去,最喜欢追着巷子里的三花猫跑,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“喵——喵——”。
林砚在画廊门口装了个小小的围栏,铺上软垫,成了思砚的专属游乐场。每天傍晚,他下班回来,总能看到苏晚坐在藤椅上,看着围栏里的思砚抓蝴蝶,夕阳把母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幅温柔的剪影。
“今天又闯祸了?”林砚放下公文包,凑过去看思砚手里的“战利品”——一朵被揪得七零八落的月季。
苏晚无奈地笑:“把老板娘种的月季薅了,人家还说‘孩子懂啥,让他玩’。”
林砚捏了捏思砚的小脸,小家伙咯咯笑着,把手里的花瓣往他脸上塞。他顺势接住,别在苏晚的发间:“就当是送你的。”
晚饭后,一家三口常去护城河散步。思砚坐在婴儿车里,小手指着水里的荷叶咿咿呀呀,林砚推着车,苏晚挽着他的胳膊,听着蛙鸣和蝉噪,心里踏实得像被月光浸过的水。
“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吗?”苏晚突然问。
“怎么会忘。”林砚低头看她,眼里的笑意漫出来,“你画了幅画,画里有两个影子,我当时就想,要是能一直这样就好了。”
苏晚想起那天的夕阳,想起他眼里的期待,突然觉得,有些愿望真的会在时光里慢慢发芽。
七月的一个雨夜,雷声轰鸣,思砚被吓得大哭。林砚把他抱在怀里,轻轻拍着背哼起不成调的儿歌,苏晚则在一旁给孩子擦眼泪,柔声哄着:“不怕,爸爸在呢。”
雷声渐渐远了,思砚在林砚怀里慢慢睡着,小拳头还紧紧攥着他的衣角。林砚把孩子放回摇篮,回来时看到苏晚站在窗边,望着外面的雨幕。
“在想什么?”他从身后抱住她。
“在想,”苏晚的声音很轻,“以前总觉得一个人撑着很难,现在有你,有思砚,好像再大的雨也不怕了。”
林砚把下巴抵在她发顶,雨水敲打着玻璃,像在为这句话伴奏:“以后不管什么事,我们一起扛。”
画廊里的那个女孩考上了美术学院,临走前抱着苏晚哭了很久:“姐,要是没有你,我可能还在瞎晃悠。”
苏晚笑着给她擦眼泪:“是你自己有天赋,以后好好学,画出更好的画来。”